打印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

[人生] 以台灣茶取代可可 翻轉巧克力概念

[複製網址]
1
我們常吃的黑巧克力是由可可、可可脂與糖組成,牛奶巧克力多了奶粉,白巧克力則完全沒有可可成分。「喫的台灣茶」以台灣茶取代可可,經長時間低溫萃取的屏東天然可可脂形成質地,再加上台灣原生種金珠黃豆粉做乳化劑、少量冰糖調味,兩次翻轉巧克力概念。顧瑋認為,突出茶的風味、充分呈現其香氣與特色,不只把茶做為調味,是該品牌勝出關鍵醫學美容

從家族企業出身,一直對飲食抱有高度關注與興趣的許華仁,在尋找台灣在地食材的旅程中,發現了台灣的可可農業。2014年創立「福灣巧克力」品牌,許華仁是台灣首位獲得英國IICCT「國際巧克力與可可品鑑機構」認證的巧克力品鑑師,並致力推動「Tree to Bar」巧克力,從可可樹的種植、採收、發酵、商品製成等程序,都在屏東當地完成。

許華仁認為「由於產地到餐桌的製程很短,精準控制製程,能夠做很多實驗、也能很快得到答案。科學化的概念與精準度,比歐洲與南美洲都高很多」。且受惠於小批次發酵生產,台灣的可可豆良率到達99%,其他產區平均70%至80%的良率,難以望其項背Reenex

巧克力的製造生產亟需大量知識投入,台灣品牌能脫穎而出的關鍵也在此,顧瑋認為「我們有知識水準最高的生產者」,而許華仁證明了這一點。影響巧克力風味最大因素在發酵,而福灣前年發展獨門「雙重發酵」方式,再搭配細部調整,讓福灣巧克力進入最佳狀態。許華仁說,雙重發酵的概念「來自香檳的發酵,在木桶中添加秘密食材,讓發酵菌工作兩次,成品如秘魯巧克力般深邃豐厚的風味」。

2019年的ICA世界決賽中,除了以「台灣一號屏東巧克力62%」獲得三金,其中包括黑巧克力類別的全球最佳金獎外,也以「台灣鐵觀音茶巧克力62%」、「台灣馬告巧克力62%」在調味巧克力項目拿下兩金,共獲五金、十九銀、四銅等28項大獎。

「福灣全球可可計畫」首先輸出知識,準備派發酵師到其他國家的可可莊園、產區,教當地農民使用福灣發展出的規格與設定生產巧克力;接著販賣這些原料巧克力,把「福灣」變成全球巧克力師與廚師、甜點師都會使用的巧克力品牌HIFU

收藏收藏 推 噓
2
此帖僅作者可見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| 註冊

本版透可值規則

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