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為什麼想吃,明明肚子飽了還是要吃!?
沒錯,這個問題應該問自己才對...
TIME報導整理出下列七種因素
01.規律的用餐時間
三餐定時的規律生活,讓生理時鐘記下每天早餐、午餐、晚餐的時間。所以中午時間一到,身體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飢餓感,提醒你該用餐了
02.視覺
科學家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觀察腦部發現,食物也會影響腦部變化。人看到喜歡吃的食物時,視覺神經會刺激迷走神經,把訊息傳遞給大腦,啟動身體機制去吃這些東西。
(簡單的說,就是望梅止渴的道理)
03.多樣性
研究發現,身體對食物的渴望很有趣,不管吃得多飽,一定要吃甜點。「因為餐後吃甜點身體才有滿足感。」營養師建議,要避免吃過多,在吃大餐前,先吃少量的水果或沙拉,可控制身體在餐後想吃甜食的欲望。
04.嗅覺
食物的味道也是誘使身體接近食物的主要關鍵。它會啟動身體機制,誘發身體分泌胰島素,讓身體以為餓了而去吃東西,像令人難以抗拒的鹽酥雞、薯條等,都是會引起人食欲旺盛的零嘴。
05.酒精
並沒有科學研究證明,喝酒會增進食欲;但有研究證明,喝太多啤酒、白酒或是含酒精飲料,會讓身體失去判斷力,而吃得更多。因此,科學家建議民眾,如果喝了過多的酒,在餐桌前吃飯時,最好努力地控制飲食,以免酒精影響身體判斷力,愈吃愈多,囤積脂肪。
06.溫度
溫度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。人體體溫低的時候,會讓人有想吃東西的欲望,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餐廳溫度調得很低,這樣到餐廳吃飯的人可以點更多東西來滿足食欲。醫師表示:「因為人在低溫的狀態下,新陳代謝變慢,會想靠吃東西來暖和身體。」
07.精緻碳水化合物
民眾喜歡吃的精緻碳水化合物,如白麵包、玉米片、義大利麵等,吃過量會讓身體血糖急升急降;血糖一旦下降,身體一定會再啟動其他機制,吃更多食物滿足欲望。
來源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