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前不久,有個「社會學家」在網上公開抱怨南京公交車和寫字樓電梯里的人「表情不好」,不是雙眉緊鎖,就是木訥茫然,並呼籲南京市民注意表情,維護「博愛之都」的甜美名聲。 雖然這條言論很快被定義為「虛偽」和「荒唐」, 但是關於「表情」的討論卻由此被正式搬上檯面。專家認為,身在職場,那些 「擰巴」的五官搭配對於周圍的同事及夥伴而言,可能正在構成一種暴力侵犯。而相反,如果不論心境如何都處處以微笑示人,那麼久而久之也一定會憋出內傷。那麼,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職場上的「表情暴力」呢? 案例 「外傷型」 劉超最近特別不願意去上班。住同一間屋子的魏冉,整天不是長吁短嘆,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倒霉模樣;還有隔壁的孫菲,也不知道有什麼想不開的事,動不動就愁雲慘霧,淚眼迷濛,把整個屋子搞得和遺體告別的氣氛差不多;還得提一下門口傳達室的張大爺,和人說話眼皮都不抬一下,一大清早的就給人心裡添堵。 專家拆招 學會對壞情緒「視而不見」 所謂「表情暴力」的「外傷型」,實際上是指外界「壞表情」對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。即他人通過其表情,傳遞給我們一種消極、抑鬱或焦慮的情緒,並由此造成某些困擾和壓力。 就如同案例中的劉超,他認為自己不能平靜面對的「壞表情」,實際上是三種比較典型的負面情緒寫照——抑鬱、悲傷和冷漠。很多我們所看到的「壞表情」,其實是當事人遭遇挫折和失敗後的一種自然反饋方式,往往不受控制,甚至不經過大腦。 也許魏冉動用積蓄投資的股票一路跌停,糟心的很;也許孫菲的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,一時之間不能接受;也許張大爺的腳崴了,腰閃了,身體不適,自然沒了「家長里短」的閑聊心情。 事情其實很簡單,但猜忌和懷疑卻使你開始煩躁不安。「他的臉色是不是衝著我來的?」「他為什麼總這副德性啊?」當你「成功」地把別人的沮喪情緒轉移到自身的時候,「表情」就成為了一種暴力工具。 那些整天苦著臉又不說話的人,一般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不強,不能客觀地對待事物,對於外界的很多議論及評價會產生負性情緒。專家建議你應該「視而不亂」,尊重了他人,也保護了自己,可謂是一舉兩得。 案例 「內傷型」 蕾絲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,大學畢業後,她輕鬆應聘於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前台,每天笑容可掬地迎來送往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她經常一回到家就開始發脾氣,吃飯的時候挑三揀四,躺在床上很久不能入睡,甚至輕易就掉下眼淚,傷春悲秋的本事一點不輸給林黛玉。 專家拆招 勉強微笑讓人更有壓力 「表情暴力」「內傷型」的人,經常是被迫在情緒消極的時候還要維持一種愉悅自然的姿態。臨床上有一種比較典型的癥狀,稱之為「微笑型抑鬱症」。 違背真實感受的美好表情相比較「哭喪著臉」的自然反應,會施加給人更沉重的壓力。一方面,對於表情的製造者來說,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表現出與真實狀態完全相反的微笑,會使人感覺更加疲憊更加難過。而另一方面,這樣名不副實的笑容會傳遞給周圍的親人及朋友一個虛假的「快樂」信息,使你在本該接受慰藉和鼓勵的時候,卻要獨自承受壓力。 專家建議,長期處在這類工作崗位的「微笑一族」,沒有陽光燦爛的笑容,有平和禮貌的舉止也可以,只要在職業道德規範內就好。 https://tw.avseo.net/goods.php?id=165 https://tw.avseo.net/goods.php?id=166 https://tw.avseo.net/goods.php?id=167 https://tw.avseo.net/goods.php?id=168 https://tw.avseo.net/goods.php?id=170 https://tw.avseo.net/goods.php?id=172 https://tw.avseo.net/goods.php?id=173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