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,我們還可以對自私進行另外類別的劃分,比如為了達到利已的目的,主動地提供價值來交換自己需要的行為,就可稱為善意的自私。還有能分清時機、場合、對象、事件,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,在大家能接受程度內,表現出來的為己利己的行為,可稱為聰明的自私。而那些不分對象,不分場合,只顧自己,忽視他人的利己行為,便可稱為愚蠢的自私。再還有如帕累托效應的,可稱為有益的自私等等Study in Singapore。
如果從人的角度轉換到事角度,以是否受益還是受損來看,世界上的事無非就只有四種狀況,即利己利人、利己損人,損人損己、損己利人。利人利己,皆大歡喜,這是我們推崇和宣導的。利己損人,己喜人厭,這是我們反對和制止的。也是我們通常人們泛指的自私。損人損己,人己不得,這是最不划算的,從動機上看這種事情應該不會成立,但實際生活中這種情況時有發生。我們熟悉的孔子批評他的學生“子貢贖奴不取酬”的事,應該屬於此類。損己利人,崇高無限,這類情形在前面已作討論,不再贅言。
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作用。自私也不例外。自私的作用具有雙重性,既有消極的一面,也有積極的一面。消極的作用主要是惡性自私帶來的,最能表現自私消極作用的是萊斯頓的那句話“自私是萬惡之源”,因為惡性自私,人就會以自我為中心,變得貪戀、冷漠、吝嗇。從而引來為利是圖,相互傾紮,你死我活,殘暴無情,世界會成為人間地獄。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定反對人的惡性自私的原因,文明社會必須抑制惡性自私漫延。自私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,其積極作用是通過合理自私而發揮出來的。事實上,人類社會的發展正是合理自私的前提下,每個個體以及由個體組成的群體的合理的為自己,在欲望的驅使下,不斷地向前推進社會的發展。可以這麼說,合理自私是人類社會進步最深層、最根本的動力。否則,亞當.斯密不會說“國富”的人性動力,正是不越法律的自私自利“。
對自私全面清晰的認識和理解,有助於我們提高“自私”的藝術,在日常生活中,做一個不令人討厭的“自私”的人。我們當然應該明白,一個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“自私”的人,其行為一定是僅限於合理自私的範圍內。在合理自私的前提下,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服務式辦公空間?
任何時候,人都不能只為自己想,切不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。這個世界,不只有你聰明,大多數人都不傻。如果你把別人當傻子,你可能就是最大的傻子。不要以為人家沒挑明說,你就可以忽悠過去。有一句話說得好,前半夜為自己想,後半夜還要為別人想想。面對利益不能吃獨食,你在用湯勺在鍋裏撈的時候,一定不能禁止人家用湯匙在鍋裏取,否則,你就觸眾犯忌了,就肯定會遭人討厭。
任何事情,都要留有餘地,不可去做滿。你自己有私心,你得明白和你打交道的人和你一樣,也都有私心。你心裏渴望的利益最大化,他們也是這麼想的。你想得到的,人家也想得到,人同此心,這是人之常情。但你想這種利益長久,你就得對自己有一個調整。李嘉誠給我們做出了榜樣。他的“七分合理,八分也可,只拿六分”的生意經,不僅適合生意場,而是人際交往的一條通則。在人家和他合作開發房地產時,他總先問別人想要在專案中分得多少利潤的比例,人家若期望5%的話,他總是超出別人的預期分給人家。讓人有意外的驚喜,這是人際合作長久的法寶,也是自己獲得更多利益,別人不反感的秘器地渠。
為人做事考慮別人的感受,要在別人承受的範圍內,更應注意說話的方式。人生除利益之外的大部矛盾和紛爭大多由言語不當引起。民間有很多話說的形象深刻。如:說得好水都可以點燃,說得不對油都點不著,還有:良言一句三冬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可見學會好好說話是圓融人際關係的法寶。禍從口出,一定是千真萬確的。人生最無奈的是,語言這東西,不好把握,表達愛意時,不一定有力,但傷害人時,如刀子一般鋒利,而且造成的傷害如釘子釘在木板上,即使拔出來了,那痕跡永遠難以修復。與人交流時,一定要記住說話的本質技巧在,不在於你說什麼,而在於對方聽到了什麼。可說可不說的堅決不說,非說不可的想明白了說,千萬不過腦子亂說。
分辯主次,認清場合,學會吃小虧,不要時時事事斤斤計較。人不要想把天下所有的好事都想占盡,好事全占便有壞事必來臨,物極必反,這是規律,也是法則。事有主次,人有命福,天賜你的你可適當盡顯風頭,你的主場你風光,知道見好就收。人家的舞臺,該由人家當主角。自己當主角時臉不紅,盡力發揮好,主角要有主角的樣。人家當主角時眼不紅,自覺補臺,當好配角。輪為觀眾的時候,也要熱心喝彩,不冷場。在這紛繁的凡塵,搶盡風頭不如隱藏鋒芒。學會吃小虧,不要過於斤斤計較,學會“裝”,“裝”不是不真誠,裝是人生的高境界藝術。裝裝糊塗,裝裝傻,在別人眼裏傻一點,在自己心裏更通透些。明事理,懂人心,知人性,你的“自私”便少有人計較。
學會和人打交道。圓融人際關係。人終其一生,根本的目的是追求快樂和幸福,無論你多麼自私,也離不開這個終極目標。而和諧處理好人際關係,是保證這一目的實現的關鍵。哈佛大學持續了78年,耗資2000多萬美元,人類歷史上著名的“格蘭特研究”,已經證實了,獲得真正人生贏家的人,正是那些有能力獲得良好人際關係的人。“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人更快樂、更健康”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提示我們,讓人舒服的程度,成就人生的高度。
“自私”藝術的本質,其實是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,是既在意自我,也不忽略他人存在的分寸的把握,是通過有取有予,取予平衡來實現的。當一個人的“自私”的藝術,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他可以從別人身上獲得很多東西,神奇的是,要麼人們甘心情願地給予,如粉絲對偶像一般,要麼付出的人沒有感受自己失去了什麼。
“自私”的藝術在於藝術的“自私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