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度的保護,可能會讓寶寶錯失身體動作探索的黃金時期!
在煩惱著假日該去哪遛小孩嗎?想要去公園、草地、沙灘,但又不敢把寶寶放下來,怕寶寶弄髒,帶了一身病菌回家,這樣的矛盾心情真令人洩氣。
妳最近也發現寶寶的動作愈來愈多了,爬上爬下的令妳好擔心,一不小心跌倒撞傷了,該怎麼辦?在保護與放手之間的拿捏,對於爸媽來說,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,但我們想要提醒的是,過度的保護,可能會讓寶寶錯失身體動作探索的黃金時期吉屋清潔!
就像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職能治療師陳妍伶所說的,1歲是身體動作發展重要的分水嶺,那個會張眼直盯自己小手的小寶寶,他們的肌肉、神經等發展,到了1歲左右會進入穩定期,並且逐步走向成熟與精細。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「長大著」,但其實每一個進步,都對寶寶的未來學習力帶來影響。
寶寶未來的學習力,需要妳在此時充分支持他們的動作發展與探索欲望。一個動作發展已趨成熟的寶寶,自然會有探索的心理欲望,就在每個妳說「不行、不可以」的當下......寶寶東摸西碰,或是爬階梯、赤腳走踏、摸沙、滾草地時,他正在與自己的身體對話,認知到自我的影響力,藉此奠定日後自信發展的基礎。
寶寶未來的專注力也和身體動作能力有關。長年協助兒童專注力形成的兒童發展專家廖笙光就提到,專注力需要培養視覺、聽覺、社交和動覺4大能力,其中的「動覺」最容易被忽略。而「動覺」就是運用身體的能力,孩子透過精確的掌控身體動作,發展出良好的動作協調性,在學習運用身體的過程中,大腦與身體協作,孩子在動作中同時學習組織順序、整合計畫,形成專注力。
妳不用擔心寶寶在這階段不好動,相反的,妳可能需要先克服自己心理怕髒、怕亂的心情,在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劉豫鳳眼中,1~2歲標準的好奇寶寶,教養的關鍵行動就是不要怕髒,一旦怕髒,孩子的探索空間將非常容易受到限制。寶寶也需要妳的「不過度保護」支持,寶寶可以去嘗試的事物,要先摒除「覺得他可能不行」的思維。她鼓勵爸媽同時給予寶寶視、聽、嗅、味、觸覺五感的刺激,多鼓勵孩子去摸、去嚐。
寶寶1歲開始也能較為精準抓握,很適合引導寶寶手指小肌肉的動作發展,爸媽可以提供多元素材給孩子,不論是閱讀翻書、藝術創作,或是生活訓練,例如使用碗、湯匙、牙刷、茶杯等,這些活動都能幫寶寶創造小肌肉使用的機會,而不是為了訓練精細動作至精熟。
|